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-无息股票配资-无息期货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一波声势浩荡的大回暖正在上演。北方网上杠杆炒股,最高气温10℃线将抵达东北南部一带;南方,江南局地或飙升至30℃。
升温幅度如此之大,这波回暖是否异常?传说中的“坏回暖”真的来了吗?
2月23日,游客在南京梅花山赏花游玩。视觉中国图
2月暖如5月,“旱地拔葱”式升温!
从昨天(2月24日)开始,随着冷空气减弱,暖高压脊东移,多地如火如荼地开启大回暖,有的地方甚至暖出了“穿越感”。
和前天相比,截至昨天14时,东北大部、华北以及黄淮北部一带,升温幅度普遍在5-10℃,内蒙古东南部升幅在10℃以上。
根据预计,本轮升温过程中,大部地区累积升温幅度可达10℃以上,东北地区中南部、华北到江南多地最高气温升幅可达15℃以上。先来一张近期气温升幅图感受一下↓
这波回暖到底有多暖?月底将见分晓。
27日至28日,将迎本次大回暖的鼎盛阶段,中东部气温将显著偏高,南北方多地将创今年新高,最高气温10℃线将北。抬到辽宁北部,黄淮及其以南将有大片区域趋向20℃+、25℃+。
最低气温也将逐步回升,28日前后最低气温0℃线退至河北北部至山西中部,南方多地最低气温将回升到10℃以上。
大城市中,济南、郑州、合肥、武汉、南京、杭州28日都有望迎来今年首个20℃+,沈阳、呼和浩特、银川、西宁也将迎来今年首个10℃+。
其中,一些城市的升温几乎是“旱地拔葱”式的。比如长沙,25日至27日最高气温分别为9℃→14℃→23℃,直接一键切换到春天模式。
回暖有先后,南北步伐不一致
本轮大回暖中,南北方的步伐有些不太一致。北方升温更早更快,今天气温就基本都是以偏高为主;明天起至本月底,各地最高气温将集中创新高,偏暖程度进一步拉大。届时,最高气温10℃线将抵达东北南部一带,而华北大部最高气温将接近20℃。
比如,27日至28日,沈阳最高气温都将在10℃以上,或连创新高。太原、石家庄、西安28日最高气温都将接近20℃,郑州、济南则将超过20℃。
而南方,由于受降雨影响,回暖则略微滞后,昨天白天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气温还是以偏低为主。今明两天,随着暖湿气流加强,并在与冷空气的较量中逐渐占据上风,回暖已是大势所趋。
2月22日,杭州西溪湿地梅花开放。视觉中国图
不过,一旦升温,南方回暖的爆发力十足。等到27日南方大部地区阴雨结束,阳光大面积回归,气温便开始一发不可收地集中创新高,并将延续到3月初。其间,长江中下游多地最高气温将达到25℃以上,江南局地或飙升至30℃,堪比常年5月。
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介绍,我国幅员辽阔,各地回暖步调不一,北方将率先达到峰值,南方稍晚几天。“北方的气温峰值将出现在2月28日至3月1日。南方气温将在3月1日、2日,广东会更晚一些,长江流域更早一些。”
据悉,此次回暖中,气温最高的地方出现在云南南部、广西西南部部分地区,最高气温可能超30℃,广东等地可能达到28~29℃。
羊城晚报·羊城派资料图
此次回暖是否异常?
多地热出新高度,这次回暖是否异常?张涛解释称,冬春之交本来就是气温起伏比较剧烈的阶段,冷空气一来,气温就快速下降,冷空气不来,气温又快速回升。因此,此次回暖是冬春之交的一次正常过程。
据介绍,和历史数据相对比,此次预计华南地区的最高气温能进入历史同期前10,江南地区也差不多。而黄淮、华北平原北部的最高气温和历史同期极端最高气温相比相差较多,远远称不上异常。
而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此前也曾预测,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,但季内气温冷暖起伏显著,发生过程性强降温的可能性大。
事实上,不止冬春回暖,我国春、夏、秋、冬四个季节也都在变暖。据2024年世界气象组织(WMO)发布的报告显示,我国最暖的春季和夏季均出现在2022年,最暖的秋季出现在2023年,最暖的冬季则出现在2016年。
全球升温突破1.5℃上限
从全球范围来看,回暖早已开始。2025年伊始,地球迎来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月。
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最新报告指出,今年1月的地表空气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.75℃,这不仅打破了历史纪录,也标志着连续数月来全球气温持续走高的趋势未见减缓。尽管拉尼娜现象通常会带来降温,但此次它未能如预期般缓解地球的高温状态。
据英国科学新闻网站2月16日报道,根据2015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变化协议《巴黎协定》,人类正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,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.5℃。
然而在2024年,地球气温升幅超过了这一上限。
科学家们原本预计,在经历了2024年初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峰值增温后,随着天气模式转向拉尼娜阶段,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会有所下降。
然而,现实却与预期相反,过去两年里,全球气温屡次创下新高,使得这一时期的气候表现异常突出。尤其是自2023年以来,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.75℃,超过1.5℃的关键阈值,这不仅是对《巴黎气候协定》目标的一次重大考验,也为未来气候走向增添了不确定性。
2月19日,云南昆明长尾山椒鸟在枝头嬉戏。视觉中国图
这是一次“坏回暖”吗?
昨日,“坏回暖来了”词条登上热搜。有气象博主担心,此次升温幅度太大,人体需要适应,这股暖意还可能会“诱骗”植物生长。
冬春之交,回暖不是件好事吗?张涛分析称,这次的回暖虽然会将气温拉至偏暖状态,但也不是“骤暖”。大部分地方是气温连升三四天、每天升2-3℃,“(回暖)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好事,其实谈不上有什么不利的影响。”
那么,近期升温对农业有何影响?
中央气象台预计,从未来10天整体情况来看,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-2℃,利于北方冬小麦萌动返青、南方油麦生长发育和华南早稻播种育秧。
羊城晚报·羊城派资料图
另外,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不只有气温,还有降水等条件。未来10天,预计华北西部和南部、黄淮降水量有10-30毫米,利于麦田增墒和冬小麦生长;华南东南部、云南南部未来10天降水增多,利于缓和旱情和早稻播种育秧。
最后需要注意的是,3月1日至3日,有一股强冷空气来临,可能会达到寒潮的级别,此次回暖过程将被“截断”。
但这样的降温还不能被称为倒春寒。张涛介绍,“倒春寒”一般指的是进入春季一段时间后、尤其是指春季中后期持续一段时间的偏冷现象,“3月初才刚刚迈入春季,这次冷空气也是很正常的一次短期冷空气影响,还称不上倒春寒”。
从时间进程来看,3月1日开始,冷空气自北向南快速南下影响我国大部,冷势力将一直南下至华南地区。3月1日、2日,冷空气主要影响江南以北的区域;3月2日至3日,冷空气的步伐抵达江南到华南地区。
冬春之交,气温起伏不断,拥抱春意的同时,也别忘了还有冷空气伺机待动,厚衣服先别急着收起来~
来源:羊城晚报·羊城派综合自中国天气网、央视新闻、新京报、中央气象台、新民晚报等网上杠杆炒股
Powered by 联华证券配资-无息股票配资-无息期货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